集团子站  ·  邮箱登录  ·  OA办公  ·  English

半岛网页版,半岛(中国)

NEWS CENTER

半岛网页版,半岛(中国)

相关资讯

观潮,掌舵者的抉择——海湾化学三部曲(上)

发布时间:2024-12-10   信息来源:   浏览量

概要:

 

黄海的怒风急浪,是冒险家的乐园;青岛的暑往寒来,有成功者的故事。

许多人试图解码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海湾化学)的“成功学”,却鲜有成系列者。《中国化工报》记者日前访海湾、采故事,就其战略抉择、发展理念、企业文化等方面撰成《海湾化学三部曲》,或可略窥一二。

李明最初的梦想,其实是当一名船舶工程师。

从小在青岛海边长大,他最爱大海的浩瀚无际、苍茫辽阔,也时常幻想逡巡在热火朝天的船坞,经过设计、组装、涂装、测试等一道道工序,亲手让一艘巨轮成型,再在蔚蓝的海港目送它启航。那样,就和大海有了最深切的连接。

然而因缘际会之下,他大学念了化工机械专业,之后来到青岛化工厂(海湾化学前身)工作,从一线设备员干起,历任车间主任、机动处处长、副厂长、总经理,半岛网页版,半岛(中国)总经理、董事长,海湾化学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这一干就是38年。

在他看来,海湾化学也是他主导设计、建造并掌舵的一艘“大船”,披荆斩棘、乘风破浪,正驶向更广阔的海洋。

 

 

蓝图初现

 

1999年8月,青岛化工厂改制为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。时年35岁的李明走马上任,成为当时青岛大型国企中最年轻的总经理。

然而,那时的海晶化工,还是一艘亟待修补的“旧船”。时值世纪之交、千年之末,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(WTO)达成双赢协议,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,澳门回归祖国……那一年的好消息接踵而至,李明却面临一个重大难关——企业因生产经营极度困难,被划为青岛市特困企业,濒临倒闭。

“35岁以前,我身体很棒,当总经理之后两个月就得了高血压。”回忆当年,李明笑得云淡风轻,然而那时的情况却是“险象环生”。几番深思熟虑后,对外,他一家家银行拜访,寻求资金支持;对内,他力排众议,带领班子成员以“技术创新、市场创新、机制创新、管理创新”为主线推动变革,让在岗人员减少近20%,劳动生产率却提高近40%。2000年,企业实现脱困盈利;2001年完成债转股,卸掉了沉重的债务包袱,终于轻装上阵。

摆脱“生存危机”后,李明开始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——这艘“船”如何才能驶得更远,如何才能经得起更大风浪?

 

 

2002年,李明随团到日本、德国、美国等国家考察,对国外同行企业深入调研。那些鳞次栉比的装置管廊、前港后厂的专业布局、横向耦合的资源利用理念、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,深深触动了他,也让他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落差。“那时我就下定决心,这一生必须建成像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。”20多年后的今天,复盘起当年自己站在那个深水码头前的雄心,李明仍心潮起伏。

通过反复的思索、构想,李明一遍又一遍勾画蓝图——一家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这样的特质:

拥有国际先进的技术,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”的技术,是提升产品品质、助力盈利提升的关键;

拥有大型的精良装备,装置水平高意味着故障率低,能避免每次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停车损失,装置大则意味着产能大、市场占有率高、定价权足;

拥有绿色环保的生态,这既意味着污染物的减量,也意味着原材料及废弃物的“吃干榨尽”,提升全产业链价值;

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,以保证企业管理的决策正确、执行高效、监督有力。

以上,就是后来李明提出的“四化”理念雏形。

可是,当时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理想可以达成。一家日本化工企业的部长不以为然地撇嘴笑道:“中国企业怎么可能建成这样的工厂?”

 

 

刳木为舟

 

2010年,李明的构想终于迎来实施契机——青岛市谋划新旧动能转换,推进老城区企业退城入园,海晶化工请缨试水。

当时企业的发展状况是:生产聚氯乙烯(PVC)、烧碱、液氯、盐酸等十几种产品,连续10余年销售收入增长超30%;但利润微薄,老国企的历史包袱沉重,企业内生增长和自我造血功能不足。

与其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,不如借机另起炉灶、革故鼎新。于是,李明和他的“队友”们作出一个重大决定:造一艘“新船”。

这必定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革新。“搬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搬家,是通过搬迁与改造、调整与优化产业链,向低能耗、精细化、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后端集聚,形成产业集群与循环发展。”搬迁项目立项之初,李明就有了超前的思考和通盘的谋划。

在工艺路线选择上,他们摆脱了传统发展路径依赖,舍弃电石法PVC生产工艺路线,转而发展乙烯法PVC。

在技术装备选择上,他们确立“20年不落后”的目标定位,在全球范围优选技术,先后引进并消化吸收英国英力士INEOS乙烯氧氯化法氯乙烯(VCM)及PVC生产技术、德国TGE公司低温乙烯储运技术、日本氯工程改良型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烧碱生产技术、美国BADGER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生产技术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及装备。

在发展方式上,他们构建绿色、低碳、循环、可持续的生产方式,实施上、中、下游产品关联集约布局发展,实现闭路循环;通过推行清洁生产、采用清洁能源,以及对废水、废弃物进行统一生化处理的手段,达到生产与生态平衡、发展与环境和谐的状态。

 

 

这并不是个轻松的抉择。特别是企业要舍弃电石法、转产乙烯法PVC的消息传开后,不少国内同行这样评价:“李明疯了!”

彼时,电石法PVC工艺崛起、乙烯法工艺式微。不随波逐流、选择“逆势”而行,需要异于常人的笃定与勇气。多年深耕,李明对基于青岛本土优势发展氯碱产业有一个准确的预判:以煤炭和原盐为原料的电石法成本低廉,但存在一个久未攻克的难题——汞触媒污染;电石法的碳排放量较乙烯法高2/3,因发展而牺牲环境,这不是海湾化学的初衷;山东发展电石法工艺没有原料优势,用电成本高,若海湾化学通过搬迁具备了港口和码头条件,将形成媲美国外临港建园的独特优势;随着全球乙烯产能新一轮大扩张,供给紧张局面有望缓解,将为全球采购乙烯原料提供便利。

坚定地上马乙烯法PVC工艺路线,成为海湾化学走“技术高端化”发展新路的标志性决策。李明再次去国外知名企业考察,从全球范围内优选技术。此外,他查阅、学习大量的文献资料,将相关流程、细节摸得滚瓜烂熟。项目建设的6年里,李明坚持现场办公,带领一线人员现场解决疑难杂症。他基于实践形成的MBA论文,至今仍对氯碱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。而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英国英力士乙烯氧氯化平衡法PVC生产工艺,企业每年可减少电石泥100万吨、汞触媒640吨,同时减少粉尘污染。这一成果获得工信部“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减排奖励”850万元。2017年8月,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》正式生效,充分证明了李明独到的战略眼光。同年,海湾化学荣获2017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“绿色工厂”称号,成为全国氯碱行业获此殊荣的两家企业之一。

通过搬迁,海湾化学这艘“船”完成了新旧动能转换,走到了国内同行业转型调整的前列,不止是脱胎换骨,而是一步迈入世界先进。正如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张文雷所说:“海湾化学从能源型、粗放型向生态型、精细型转变,逐步迈向产业链的核心和高端领域,成为氯碱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。通过不断在重点产品品牌高端化上下功夫,海湾化学的产品质量、应用领域已与国际知名化工公司并驾齐驱。”

 

 

直挂云帆

 

这是一次彻底的升级换代。

此后,海湾化学拥有了媲美世界一流水平的装置与生产线,有了高度集约协同的产业布局,内生动力不断提升,企业活力充分释放,经济效益节节攀升。

历经10余年的搬迁转型发展,海湾化学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不到搬迁前的1/4,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%以上,烧碱和PVC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都达到了国际清洁生产的先进水平,员工数量从搬迁前的2000余人精简至1400余人,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近10倍……2023年3月,海湾化学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对标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,成为中国氯碱行业唯一上榜企业。

 

 

目前,海湾化学已在董家口基地建成乙烯法PVC、苯乙烯、聚苯乙烯、烧碱、双酚A、偏硅酸钠等一批上下游高度关联、产业链科学、带动性强的高端化工项目,“乙烯—氯乙烯—PVC”“乙烯+苯—苯乙烯—聚苯乙烯”“环氧氯丙烷+双酚A—环氧树脂”“烧碱—偏硅酸钠”4条石油化工—高端新材料产业链基本成型。

“1999年我接任总经理时,企业销售额不足2亿元。到2026年,这个数字有望超过200亿元。”李明说。

看到海湾化学完成从濒临破产到成为国内氯碱化工龙头的转变,美国一家企业的亚太区总裁来参观时发出讶异又由衷的赞叹:“你们的工厂真是太先进了!”

作为这艘“大船”的掌舵者,李明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:“我这辈子,只做好了这一件事。”

然而,他没说的是,现在每次来到绿树如茵、塔罐林立、深水良港的董家口基地,他仍如年轻时那样激动。激动,源于梦想终由蓝图变为现实;激动,因为看到自己亲手打造的“大船”成功试水,并具备了远航的底气和实力。




Copyright © 2019 青岛半岛网页版,半岛(中国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
联系电话:0532-89076010  

鲁ICP备14024413号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青岛

Copyright © 2019 青岛半岛网页版,半岛(中国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
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1462号

联系电话:0532-89076010  |  鲁ICP备14024413号  | 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青岛